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36氪首发|「朝上科技」获红杉种子千万级天使轮

来源:种子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 | 潘潇雨 编辑 | 彭孝秋 36氪获悉,磁流变智能悬架整体方案供应商「朝上科技」,已于近日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生产、供应链平台

文 | 潘潇雨

编辑 | 彭孝秋

36氪获悉,磁流变智能悬架整体方案供应商「朝上科技」,已于近日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生产、供应链平台打造。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乘坐舒适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需求的提升,也推动了国产乘用车核心自研技术快速升级的步伐。因此,当内饰、电控等软件系统已经焕然一新,走向智能、自动化后,人们对于造车的要求,再次回归到了硬件和制造工艺上。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成了新一代新造车的追求。这也意味着市场对于汽车“三大件之一”底盘的主要性能模块——悬架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立于2021年的朝上科技,专注于以自研磁流变材料配方与应用,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汽车提供智能悬架解决方案。磁流变悬架要求核心技术高度闭环,近20年来,国内市场中的相关产品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内的磁流变智能悬架开发尝试,多困于磁流变液配方性能不足、磁流变减振器结构瑕疵、且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并难以满足商业需求。

据朝上科技创始人兼CEO徐涵欧介绍,磁流变液属于流动性可控的新型流体,在外部无磁场时呈现低粘度的牛顿流体特性,在外加磁场时呈现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宾汉流体。

采用磁流变技术的底层原理是:磁流变减振器将传统被动减振器内部的油液,替换为磁流变液。通过工作缸内的电磁铁活塞调节磁流变液体粘度,从而产生反应迅速且可控性强的阻尼力,实现针对不同路面颠簸情况的瞬时吸收。

在传统的被动式悬架构造中,主要采用液压减振器与螺旋弹簧的结构形式。这就导致了汽车悬架的阻尼系数无法改变,所以当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时,会出现剧烈震动,不仅乘坐不适且安全隐患较大。

对比传统减振器,磁流变方案可以使阻尼比变化率达到10至20倍。这就使得磁流变减振器甚至能够处理非常极限的车辆情况。应用在汽车悬架上,也能呈现出超平稳的舒适过弯体验。“因为磁流变液体粘度呈线性变化,没有分档,所以它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且响应速度极快。”徐涵欧介绍。

朝上科技

以硬派越野车为例,当车辆在路面上受到很大冲击时,不会出现冲击底盘的情况。安装了磁流变智能悬架的底盘,在受到冲击的一刻,减振器就能够产生近百次的调节,从而在快速压缩过程中逐步减少能量冲击。使汽车底盘具有韧性,让车辆立刻回稳。

简单来说,磁流变减振器给车辆带来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驾驶安全稳定、舒适度提升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通过消除刹车抖动与顿挫感,减少能耗与损耗。

在徐涵欧看来,朝上科技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几大方面:

首先在于长时间的技术沉淀。朝上团队源自海内外几所名校的新材料、智能结构和自动化算法团队。其中创始人徐涵欧,曾任北美米其林机械设计工程师;在悉尼大学就读期间,师从叶林院士。并且团队在磁流变等先进材料方面,已积累了20年经验。

其次,磁流变智能悬架技术应用,要求核心材料配方结合特定的硬件结构,再施加响应电控算法,才能实现精确操控,三大环节缺一不可。“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精度控制,体现在当它识别出路面波动后,需要瞬时响应、精确吸收,维持整个车身的平稳与高级感。”

最后是难以逆向研发的独特抗沉降配方。磁流变液体在注入减振器后,其抗沉降属性将会提升材料稳定性与批次一致性。这些属性加持,极大的改善了其他磁流变减振器容易发生的使用磨损和库存性能衰减等问题。

徐涵欧认为,汽车企业未来的发展,仍会回到硬件与工艺本身,只有在工业大升级的基础上,汽车制造才能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并且,2021年度国产中高端乘用车产量已超3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大于2%,这带来了每年百亿级的悬架配套市场。在欧美国家,此级别车辆智能悬架的渗透率超过30%。因此,随着国产汽车制造升级的追求,本土智能悬架的市场渗透率也将未来不断提升。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2/0223/2006.html



上一篇: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于3月19日三亚
下一篇:巴基斯坦金融科技公司 NayaPay 获得南亚最大种子

种子科技投稿 | 种子科技编辑部| 种子科技版面费 | 种子科技论文发表 | 种子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种子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